电音专题音乐人志音乐推荐

SOTI: 电子音乐不需要出圈,它本就是当下的时髦



有这样一个国内电子音乐品牌,和其他似乎不大一样。

它是国际电子音乐文化枢纽媒体RA的中国合作伙伴;它主张无边界、无调性,却树立了鲜明的品牌形象;它前脚将电子乐打入时尚界,后脚又将其带入大学剧场。

很显然,SOTI 不是一个复刻品,它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推广国内电子音乐也许并不需要太强的目的性,潜移默化间,未来的电子音乐一定会通过多维度实现自我生长。

“声音有无限维度,看,时代如何振动”

▎Mixmag China = M

▎SOTI 主理人(UNTECHCIRCLE) = S

PART.1 从媒体起步

M:新媒体运营和音乐出品看似不同,实则二者之间具有很强内在共性。SOTI作为一个年轻的艺术文化媒介,目前你更看重其内容“走质”还是“走量”?

S:我觉得⼤家都希望精致的东⻄越多越好,但是这样的内容输出更像是个理想化的状态。我觉得SOTI还在尝试各种“姿势”的过程中,可能较好的⽅式是先把内容做好了,再去考虑“量”的问题。当然⼀切的前提是取决于你要做什么。

M:视觉导向和内容导向两种定位,SOTI更侧重哪个?视觉在整个SOTI的品牌塑造过程中,能占到多大的分量?

S:视觉就像⼈的⾐服和外貌,决定了你的第⼀眼想不想继续了解它。直⽩地说,SOTI的视觉更像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去了解我们的⼀个窗⼝。个⼈而言,我现在不喜欢花⾥胡哨的东⻄,内在的逻辑更让⼈感到实在⼀些。举个例⼦:瀑布很好看,在瀑布产⽣与运动的过程中充满了难以计算的各种变量,但是它是有逻辑的、与世界本身是联系的,⽽不是空中楼阁。

△SOTI围绕电子乐的日常分享,能给人许多启发

M:你最初选择发起SOTI项目的时候,国内电子音乐自媒体普遍呈现一种较为粗放生长的态势,充斥着相似的营销号而非注重调性和原创品牌。SOTI是怎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始终保持独立,从而在这场“分蛋糕的网络乱局”中站稳脚跟的?

S:我觉得“站稳脚跟”这个状态特别像如今的“⽹红”,今年他可能⼤家都知道,明年⼤家都会忘记。所以对于“站稳脚跟”这个状态我很难想象,SOTI本身的建立就是出于爱好,当然能做大做强,再创辉煌,也很好。

△SOTI成立之初即开始邀请他们欣赏的音乐人进行内容合作

PART.2 音乐形象

M:IDM、Ambient 、Experimental 等音乐风格应该是 SOTI 给听众留下的直观印象,但这类音乐往往会给人感觉比较严肃而难以接近。那么作为这个时代下的前沿音乐厂牌,SOTI是否不希望让自己的音乐形象变得太严肃?

S:关于⻛格这个问题,每个⼈眼中的世界都不⼀样。⼤家选择自己乐意并且感到舒适的眼光与去看待就好了。并且我不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严肃⾳乐,因为我理解的严肃更像是个态度。绝⼤部分⼈应该都会带有“严肃”的态度去WORK吧?当然能做到“不严肃”我觉得更厉害。

M:有对你的观念产生巨大影响的电子音乐人或厂牌吗?

S:影响最⼤的肯定是Aphex Twin,单纯把他当作⼀个Icon来看。虽说我觉得他现在已经不“先锋”了,或者说⽐他先锋的⼈太多了,但是不重要,他挺有意思的。⼚牌的话,就是WARP。同⽐其他⼤众的、⼩众的、先锋的、传奇的、各种各样的,WARP给我的感觉就是,格局挺大的、包容也蛮大的。

△SOTI为影响他们颇深的偶像Aphex Twin制作专题内容

M:在国内电子音乐厂牌中,我们认为SOTI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个,跟时尚界有着较强相关性。那么它能吸引 VOGUE、FENDI、DIOR、BURBERRY 或国际时装周等品牌IP的原因是什么?

S:运气好+朋友们的支持。当然SOTI也需要盈利来⽀持它继续做下去,所以选择时尚领域的业务去尝试“盈利”。

M:你觉得你们亚不亚?我之前听有人说你们是玩亚的,当时相当震惊…

S:我觉得 Anne Imhof 挺亚的。

△德国当代跨领域艺术家: 伊姆霍夫(Anne Imhof),
她与 Eliza Douglas, Billy Bultheel合作的专辑《SEX》发行于著名前卫电子厂牌PAN

M:来到你们现场的观众看起来亚不亚?

S:可能因为我近视加散光,感觉⼤家都差不多。

PART.3 做减法的活动

M:你们在办活动方面有什么主旨或特殊心得吗?

S:让⼈感到有关、有⽤、有趣就⾜够了。

△SOTI标志性活动系列「LOVE BEATS」

M:你觉得SOTI所办活动有什么共同特质?

S:这个需要观众去解答了,说实话我从来没想过共同特质,不过希望好玩是真的。⽐如LOVEBEATS系列仅仅希望⼤家能玩得没什么包袱,有意思点。减少⼀些乱七⼋糟的信息,娱乐就好。

△「LOVE BEATS」“27岁俱乐部” 2023.8

M:可以分享下迄今为止最令你难忘的是哪一场活动吗?

S:第⼀次在清华⼤学办演出,而且那应该也是清华⼤学的第⼀次电⼦⾳乐演出。就是感觉挺纯粹和真诚的,和在场的每⼀个⼈都有关系。

△SOTI在清华大学实验剧场的演出

PART.4 向前看

M:2023年已经看到过几次你带着SOTI在京沪两地演出,你怎么看待这两个国内的音乐场景,有哪些异同之处?

S:我在两地的演出,说实话不算多。我⼤多数时候,办演出其实就是像上班⼀样。出去玩也就是想和朋友们待会⼉然后喝点酒。深刻的感受倒是没有,我倒是觉得上海的活动都结束得挺早的,可能上海的朋友周末白天都得上班。

北京有个Club叫SOLO,是我最喜欢的Club。⾯积不⼤,但是呢会出现很多新⾯孔,让更多台下的⼈,站到台上来,⼈都很随意,很有意思。上海我去的最多的就是SYSTEM了,和SOLO都姓S。但是截然相反,SYSTEM很⼤、很精致、很有钱。

△「LOVE BEATS」活动中演出的DA SHAN PAO(黄觉) @SYSTEM

M:SOTI时不时都会合作一些乐队或其中的成员 (比如:超级市场、秘密行动、白日密语)。这是否意味着许多乐队其实都拥有一颗“电子之心”?

S:我其实不太了解中国玩乐队的,拿身边认识的朋友来说,他们其实蛮多很早就在玩电⼦了吧,或者在玩乐队的过程中也有挺多⽤“电”的地⽅,毕竟电⼦乐本身不是新产物。但不可否认的是,⽤⼀些电⼦设备做音乐会有⼀些新奇的或者随机的东⻄出来,我想这个是值得大家追求的。



M:想听听你从A&R的角度评价:如今国内电子音乐值得挖掘和签约的人才究竟多不多?还是说人才常有,却很难被发现并走上职业道路?

S:我认为对于“⼈才”多与不多倒是不重要,重要的是“⼈才”演变成“明星”倒是需要⼤量的成本。有这个成本的要么是“⼈才”本身,要么是“⼈才”所得到的机会。

M:除了像SOTI这样早早就瞄准了时尚领域,你觉得电子音乐还有哪些尚未被同行重视起来的隐藏价值?在国内可行性如何?

S:说实话,这个问题太难了哈哈哈。不过可以有⼀个简单的思路:⽐如DJ其实不⼀定只能在演出场所放歌,我建议DJ可以去医院放点养⽣⾳乐;健身房的DJ应该再多⼀点;公园⾥都配上⼏个专职DJ。⼈多了⾃然就有价值了。

△心血来潮,来一场临时通知的“楼梯RAVE”

MC:就国内这些年的走势来说,“致力于让电子音乐出圈”似乎成为了大家约定俗成的目标。那么针对这个问题,电子音乐在国内这些年走来是否正在出圈的路上?

MQ:电⼦音乐不需要出圈,它本就是当下的时髦。

△SOTI工作室一角

敬请留言

FOLLOW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