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新闻

最令人伤感的事,是场地变少了

Coldcut 正在庆祝他们的30周年纪念,但其实组合里的两位成员 Matt Black 和 Jonathan More 做 DJ 的时间要比30年长多了。

1987年,他们受 Double Dee & Steinski 的影响,靠着一首 “Say Kids What Time Is It” 打入乐坛。

与 Big Life 签约后,他们迎来了自己的第一首热单 “Doctorin’ The House”,同年他们给 Yazz 制作了一首冠军单曲 “The Only Way Is Up”,开启了后者的音乐生涯。在进入主流唱片市场的希望破灭后,他们转而创立了自己的厂牌 Ninja Tune,如今旗下已经有 Bonobo、Odesza、Helena Hauf 和 Bicep 等电子艺人。

我们对他们进行了一段采访,发现他们还是像之前那样难搞。

在过去30年里,跳舞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

Matt Black:我们变老了。

Jonathan More:我觉得最令人伤感的事是场地变少了。

M:那些没钱但是有创意的人都不会听那种很入耳的歌。所有新产生的音乐场景都出现在一小撮做着新鲜玩意的群体里,当然也出现在那些相比主流更加另类的场地中。

J:但这也逼迫人们更有创造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很像我们刚开始听音乐那时候,当时如果你穿错了裤子,就没法进某个俱乐部。

你会给一个年轻且有天赋的 DJ 什么建议?

J:我给的建议就是不要听老 DJ 的建议,哈哈。现在如果你告诉你父母说你要当 DJ,他们可能会很骄傲,然后说:“酷,你什么时候去 X Factor?”

M:但我们当时却不一样,那时候我们的父母想到的是 Radio 1 和 Tony Blackburn。

还会有像 punk 或者是 acid house 这样的场景爆发吗?

J:当然希望能有。

Ninja Tune 作为一个厂牌是怎么运作的?Bicep 在11月的 Mixmag 是封面人物。

M:除了 Bicep,Odesza 在这周的公告牌榜单上排了第二,这可能是我们目前为止最高的成就了。我们现在对音乐场景的变化很适应,你得关注音乐世界的一切东西,让每条线都运作起来。你很难只靠一条线来过活。

互联网对音乐和你们有什么影响?

J:互联网带来丰富的资源。我以前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黑本,如果我在电台上漏听了一首歌的名字,就得记下歌词回头再找。即使这样,当时找美国的东西也很难。

M:过去的问题在于稀缺,如果你找到别人没有的东西就厉害了。Jon 以前就为了买唱片专门去了一趟华盛顿。但现在你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所有的数字音频,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我们被过多的资源淹没了。如何在这其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东西就成了新的难题,这需要耐心和毅力。

现在激励你们前进的动力是什么?

J:和从前没什么变化。

好吧,从前激励你们的是什么?

J:听好音乐,做好音乐,演好演出,看人们的反应。比如说,你去东欧某个小地方演出,你估计底下也就30个人,但当天场地里站满了人,他们知道并且喜欢你的音乐。

M:如果你是一个 techno 风格的 DJ,那你会在一个 techno 之夜给喜欢 techno 的观众演出。但我们不一样,来看我们演出的观众完全没法预测。我们给所有喜好的观众放歌,如果你的脑子不够灵活,那就很难随机应变。我们还喜欢混音,不只是把两首歌混在一起,有的时候把两个东西混在一块能得到第三种东西。

你们怎么看 hip hop 和 house 音乐与60年代迷幻音乐的关系?

J:我现在听 “Bring The Noise” 的时候仍然感到非常激动。这些音乐总是像最初发行时一样有革命性。

M:那些依赖制作的唱片总是显得和时代有点格格不入,制作上的革新也总是如此,因为经常是很多年后人们才一股脑的喜欢上某种声音。无论是 “Bring The Noise”、“Hey Jude” 还是 “Let The Music Use You”,我现在都还会经常播放。

J:而且有很多东西都被遗忘了,就像被遗忘在 Record & Tape Exchange 的地下室里。

M:“Coldcut’s Christmas Break” 当时发行的时候一定很难让人接受,它现在可能就被仍在你家储藏室里。我们安慰自己说那是因为很多我们喜欢的唱片都是在廉价唱片架上买的。

你们想在自己的墓碑上写些什么?

J:“早告诉你了。”

M:“希望你在这里。”

采访结束的第二天,我们收到了 Matt Black 发来的一封电子邮件,里面写着:“老 DJ 们都没死,他们只是随风而逝……”

Edit by Ewan

from Mixmag.net

敬请留言

FOLLOW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