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新闻电音专题音乐人志

中文人声在电子音乐中如何自处 — 处境尴尬,但未来可期

 

说到中文人声在电子音乐中的运用……只怕很多人创伤后应激障碍般的首先会想到短视频平台里的各色神曲和“喊麦”风潮。

 

这类作品在广泛群体中的风靡,再加上如今中文人声在电子音乐中的运用的确相比无人声、英文人声作品来说算不上主流,几乎很容易给大部分人一种中文人声+电音=粗制滥造的错觉。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在今年Tech星球一篇对“神曲专业制作人/制作平台”有大量采访和挖掘的内容中,能窥见一些原因:

 

“……当音乐做太多细节、制作太复杂后,反而听不清歌手在唱什么。发现问题后,他们再次原本的风格,让伴奏声音更小,人声很清晰,像电音一样,新的音乐推出后,数据就立刻重新恢复过来。”

《抖音神曲是如何“造”出来的?》

2020年10月,Tech星球,作者李晓蕾

 

图源:金伯文作品《玩手机的人》

 

 

 

所以,不难看出,通过使用浅显的歌词配合强烈而简单的重复节奏,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中文歌词在本土绝大部分人群中的共情能力,有的人为此丢掉了优秀音乐作品中各种元素的层次、丢掉了细节、甚至丢掉了Vocal和音乐本身的契合。

 

Jason Hou在2019年接受库库音乐采访,表达对人声在电子音乐中的运用的想法时,曾经说到:“…如果是歌曲,表达的文字信息更重要一些,人声是作为语言的载体,现在的流行歌曲拿电子音乐配器作为伴奏,只是一种时代潮流。那种把人声当作单纯的声音元素来用的,更接近电子音乐的本质。”

Jason Hou x Miao Jing @CHAO

(摄影:KristoferKollar、Shuan Yang)

 

 

对此,大家都深以为然。但是中文的语言之美,和在本土文化中难以取代的几乎无门槛的感染、共情能力,也让我们忍不住去探索更多可能性。

 

 

 

就在10月12日,摩登天空MSE厂牌旗下电子音乐制作人Cai新单《心悸》上线,我们在摩登天空公众号的宣发稿件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当下电子音乐氛围中,大部分作品生来就是为了让人随之起舞。但Cai给出了电子音乐的另一种可能性。

 

在听过作品之后,我们与Cai进行了一些接触,他提到“我会选择制作中文人声电子乐只是因为更容易承载大量信息并引起中文听众的共鸣…现在我还想把精力放在中文人声作品上。”于是,一次正式采访应运而生。

 

心悸Cai;M3i – 心悸

 


 

 

受访者——Cai

Cai——摩登天空MSE厂牌旗下电子音乐制作人。2017年开始,Cai在澳洲开始自己的电子音乐创作,建立了自己的电子音乐工作室。Cai在作品中使用了大量合成器音色,让音乐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也许是因为昆士兰温暖的气候与迷人的海岸线,在Cai的作品中,永远可以听到优雅的旋律和动人的画面。

Cai 

 

 

1.实际上,中文人声与电子音乐结合的作品至今在专业电子音乐领域内都还不算主流,请问你在制作《心悸》这首作品时,是怎样考虑这个问题的?你认为电子音乐的众多流派中,中文人声应该如何自处,那些风格流派更加适合与中文人声结合?

 

我会选择制作中文人声电子乐只是因为更容易承载大量信息并引起中文听众的共鸣,而且可以做出许多新的东西。或许无人声或者少量英文人声作品以后会有,但现在我还想把精力放在中文人声作品上。

 

关于中文人声在电子乐中的处境我觉得每个中文制作人应该都会对中文人声有不同的理解,对我来说中文人声和英文或者其他语言的人声没什么区别,本质上都是帮助特定听众快速达到共鸣的工具

 

 

 

2.在《心悸》中,你是如何选择Vocal的?有哪些选择标准?又是怎样处理旋律、节奏和人声之间的平衡、比重关系的?

 

我选择Vocal的时候并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色。对于我这种会在Vocal上做极大量处理的制作人来说,缘分可能才是唯一的标准。hhh……在Vocal的处理上,我一般不会选择把波形做太大,而是保持听得清就好,把更多的动态让给节奏乐器和背景里的旋律乐器。

 

 

 

3.本作品的整个过程中,您使用、借助了哪些比较重要的制作技巧或是软件渠道、音乐平台?

 

最重要的一定是ableton和splice,其次就是各类合成器,混音插件了。制作手法的话就比较多了,比如复调,midi特效,人为制造噪音texture,等等。 

 

 

 

4.在澳洲的音乐生涯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在国内进行音乐制作相比有何不同?

 

其实我音乐制作的生涯并不长,并没有在国内进行音乐制作的经历,但我或许可以说一些在澳洲的音乐生涯给我的变化。我在澳洲一个旅游性城市,生活交际都属于那种十分chill的感觉,是能让我安静的城市。也许是生活久了,让我的音乐也安静了一些。

 

 

 

5.作为新生代制作人,在未来的制作生涯中,你最想在哪些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可以是音乐种类,可以是制作手法)

 

接下来我会尝试尽可能多的种类,house,drum and bass ,pop都会尝试,而且也准备找不同的歌手演唱,找不同的艺术家合作。做为新生代制作人,我会尽力去制作每一种我能想到的”可能”,拓展中文电子乐的不同可能性,也同时和许多其他中文制作人一样,为提高中文电子乐作品在世界的影响力出一份力。

 

 

 


 

 

 

“貌似随意的呢喃与哼唱,迷离的合成器与虚实变幻,紧密笃定的鼓点打在心上,就宛若那些劝慰自己不再回头的决心。《心悸》是私人的,是坦率的,是存在于「在干嘛」背后的每句「我想你」。隐匿于弥漫着水汽的旋律背后,温暖暧昧。大量失真营造出的空灵大概是表述「爱」充满不确定性的最佳形式,使故事整体更为立体饱满。”

 

一段来自《心悸》宣发稿件的文案内容,避开了让很多人“不明觉厉”的繁杂渊深的制作理念、技巧等,逃开了容易让音乐专业理论基础稍浅的人望而却步的辞藻;使用了浅显却又足够优美的、极易引起共鸣,又与作品给人的体验高度一致的文字;这一点,和Cai在接受采访中提到的“中文人声电子乐更容易承载大量信息并引起中文听众的共鸣…”不谋而合。

Cai

 

严格来说,《心悸》作为这位新生代制作人发行的第二首作品,整体并不算特别出彩,但是在完整度、各个元素的搭配合理程度等判断标准上,它毫无疑问是在及格线以上的诚意满满的优质作品。最让人动容的是这位年轻的制作人和团队在制作过程与宣发过程中,流露出来的对中文人声、电子音乐作品本土化普及的进一步追求和探索精神。

 

审美在泛语境与泛人群中并无高低之分,“X音神曲”的诞生与持续走红毫无疑问击中了很大一部分群体的审美痛点和心理痛点。作为电子音乐坚定的推广者,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样化的优秀作品产生,当然,也期待中文人声能够在日渐繁荣的本土音乐市场中发挥它最大的优势与魅力。

 

 

 

【完】

 

敬请留言

FOLLOW @ INSTAGRAM